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京icp备案号 10022562 copyright 2005~2010 www.yqyjh.com|www.yqtjq.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镜像。
研究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会中的汪脉谱系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委会公告: 专委会宗旨:加强太极拳习练及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的研究交流,增进友谊。传承太极文化,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前辈先贤的武学成果。
我的学拳、练拳与传拳(一)
[ 录入者:yqadmin | 时间:2024-05-04 16:26:42 | 作者:杨瑞 | 来源: |字号【 】 | 浏览:74次 ]


日月交替,时间飞逝。回首几十年的习武经历,很多事情记忆犹新。

我的太极拳师父孙德明:

孙德明老师是天津宝坻人,年轻时候在当地跟一个叫商宝善的武师学过杨少侯传授的杨氏太极拳小架。1953年来北京之后,先跟着杨家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的弟子崔毅士学习氏太极拳大架十年。崔老去世以后,孙德明老师又拜在汪永泉先生的门下学习氏太极拳中架及推手八年,直到汪永泉先生去世。

杨氏太极拳大、中、小三种拳架

我是从1985年至2015孙德明先生去世,一直跟随他学习太极拳。关于杨氏太极拳大架,中架,小架的三种架子的区别,我认为,这是由于在太极拳承的中,不同的传人太极拳理解和追求不同而形成的三种拳架都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杨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有班侯和侯两个儿子。小架子是班侯授给杨健侯的儿子杨少侯的,它主要作为实战术,动作紧凑,技击西更多一些。中架子是的,因到了清朝末期为了教一些族,侯在击基础上增加了养生的内容。大架子是健侯和他的儿子澄甫在民国初期由中架子改成的。因为中架子很复杂,不好学,而且当时很多人更看重太极拳的表演和养生功能,所以把中架子改成了大架子,使招式作更简洁、更舒展、更具观赏性,更注重养生功能,更便于学承。

杨露禅传下来的精髓

小架是对方打过来,我的手臂与对方一接触一转就直接打上对方了。这主要是转,或者说叫小转关,也叫拧裹钻。它是挒劲、劲、挤劲和肘劲混合使用的一种技法。刚开始作可以大点,熟了,就会变小。理想的身形是从外边看不出来你动。

大架子强调的是舒展,但不是说实战中就不能使用。只是效果不一样。大架子不直接打人,是把人发放出去。我师说是二,也可以说长劲,就是所谓的开中开。它和小架子打人不一样,可以做到把人发放出去,但不伤人。

我个人认为,中架才能更好地体现太极拳的技法本源。而且,它很长时间是秘传的。我跟孙老师学小架,学到第五年,有一天,孙老师把我叫到他家,拿出一本油印的拳谱,对我说,这你真功夫。那是汪永泉先生传的杨氏太极拳,也就是中架子。我们老师刚开始教我们小架子,那是因为他的师父汪永泉先生活着的时候不允许他教中架子。所以我开始学中架子时,老师说不能让别人看到。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一个人偷偷地练。但实在太难了,后来再三跟师父请求,才允许另一个师弟(马京钢)加入进来一起练。以后通过多方努力又增加了一个人进来,搞得很神秘。

   孙老师也认为中架是最好的。因为那里更多地保留着杨露禅传下来的东西。据说班侯小时候跟着武禹襄学过太极拳。所以,小架子与武禹襄的拳(武氏太极拳),有许多相近之处,动作很凑、刚猛。健侯一直跟着他父杨露禅,所以中架子东西可能继承得更全面、更纯粹、更透彻一些。

   汪永泉先生的中架子是杨健侯传授的,汪老觉得中架子才是杨氏太极拳的本源。有两本记录汪永泉先生拳理的书:一本是《杨式太极拳述真》,是汪永泉先生讲授,他的徒弟齐一和学生魏树人整理的;有一本是《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及拳照》是他的学生刘金印记录的汪永泉先生在教拳、讲课过程中讲过的话。

孙老师原来不让我公开传授中架子,孙老师真正开始往外传授中架子,是在2003年北京发生了“非典”以后。“非典”让孙老师感觉到人的生命很容易失去,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再不传恐怕就要失传了。从那以后,才有更多的人跟着一起练这个中架子。我也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公开传授杨氏太极拳中架子的。我觉得现在时代不同了,武术的技击、实战功能在退化,更多的是追求健身养生功能了。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文化瑰宝还是应该把它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能再保守了。现在愿意学的人都不多,手把手地教也很难教出几个来,再保守的话,恐怕就真的要失传了。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那我们就对不起我们的前人了。

“不扎根”的杨氏中架子

   王宗岳是太极拳的宗师,他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经典。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的太极拳就是不扎根的太极拳。

   “如履薄冰,步如猫行,就是脚要灵,没有根。

    具体什么意思呢?首先,关于‘扎根’的状态:如果把自己和对方都看成是个独立体。自己有重心,对方有重心,两个重心在相对较量,脚下就必须扎根,二者就是力的较量。

脚下不扎根的状态意思是:我的重心跟方的重心是一个重心,我的重心在方的重心之下一起动。不但是平面一起动,还有上下,可以旋。像一个的气团一样,对方摸不着我,我却能一直控制着对方的重心。这个情况下两个人构成一个太极球,两人一合转太极。这个时候对方重心处处落空,也就没有‘力了。

   所谓没有根,只不过是重心跟着对方的重心动,做到舍己从人,粘黏连随,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这就是太极拳的奥妙。为了这个我们要练听手。

 听手是通过推手(或揉手)训练听对方的劲。听劲不是听力,听他的力就来不及了,要听对方的意。势势存心窥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要听的是他的场,他的势。他一想动我就松开了,这样他就会落空。

   据说,练小架子的杨班侯是打的很厉害的,实战性很强。但从有的文字记载来看,他父亲(杨露禅)对他不是很满意,认为他还没有完全松开,有断劲。

   小架用腰转。脚都不用只有腰一转,它叫小。速度非常快,动作很小。但它的劲源产生于脚根,有断劲,是在用力。

    我并不否认小架子技击功法的实战效果。也练过很长时间的小架。这些不过是太极拳不同的技击功法而已,不存在谁好谁不好的问题,各人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追求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罢了。

   让他落空了和把他捆上,虽然这两个都是控制对方的重心,不过控制方式是根本不一样。把他捆上自己要有一种掤力的,主动控制住以后,继续打。但是我们现在练的不是这个,是让对方落空以后,才能继续打。

中架子的基本功

  训练中不是先练成根以后再把它拔掉,而是从一开始就要练不扎根的状态。因为一旦有了根,就很难断掉。如下的训练方式不是原来就整理好的。这些基本功是我在练轻劲十年,练沉劲七八年的过程中整理的方式。

  我们练太极拳,其实练的就是一种‘场’。其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只有立圆,平圆,轴圆的三种圆运动。这些是原有的各个训练方式之中的三个。我把它当成最基础的基本功教给学生们。

  如果你什么都要知道,什么都想练,那就什么都练不成,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所以,我打算先把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教给学生,接下来再一个一个地教其他东西。

  这三个圆是把汪传杨氏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揽雀尾)拿出来反复练的。练的都是完全在松的情况下,吸他的力然后把他的力还给他。

  我们打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